邓德森:秘境鹿院坪

发布时间:2018-01-31 16:30:00|  来源:www.635288.com

秘境鹿院坪

邓德森

  很多年前就听说恩施市板桥镇的崇山峻岭中,有一个叫“鹿院坪”的神秘村落。它从群山中凹陷下去几百米,四周悬崖绝壁,小牛犊抱下去喂养就不能再出来,里面却住有几十户农家。我想象它应该像一个木桶的样子吧,很久就想去看看了。

  2017年岁末,和几个朋友来到这个久已神往的地方。

  一辆小面包车带着我们开往恩施大峡谷的盘山道。过了港台客商称为“板党市”的板桥镇,再前行十余公里,开到大峡谷背面的新田村。又在密林中穿行了几里路,就来到鹿院坪边沿。站在山边向前望去,整个村落下陷。鹿院坪不是想象中的“水桶”形,倒像是一个硕大的椭圆形浴盆——其实是个巨大的“天坑”,方圆约五平方公里。

  这儿正在开发为景点,挖掘机轰隆隆响着。下“坑”的悬崖上已修了栈道,我们沿着栈道向“坑”下走去。

  栈道是从绝壁上硬“凿”出来的,像一条绳索缠在山腰。有的地方凹进崖壁,不得不低头弯腰小心前行。很难想象,这是前人曾连接36匹白布降下去的地方。

  走了约两个多小时,才下到“坑”底。“坑”下较为平坦,一条小溪潺潺流着。溪旁有沙滩、草地,几幢吊脚楼散落在斜坡上。

  站在“坑”底,向四周放眼望去,几座山峰拱卫着。有鹿角峰、玉笔峰、战旗峰、马鞍山——这是谁取的名儿呢,还很象形呢。最奇特的是一座矗立如柱的山柱,形像男根;旁边一个峡槽,恰似女阴。有文友笑道,很多景区都有这种象形的自然景观,这大概是人类生殖崇拜的天性吧;而像这么成双成对虎视眈眈的却少见。大家指点着观赏着,欢笑着议论着。

  来到农家院,只见板壁上、天花板上,到处是游人的留言,墙上还有不少锦旗。留言来自全国各地,远至西藏新疆,还有老外写的;有毛笔涂鸦,有硬笔狂草;有格律体,也有打油诗;有漫画,还有外文……游客肆意涂写,看起来乱七八糟,可主人倒以此为荣,说不定还能招徕客人哩。

  初冬的山野已让人感到寒意。来到一户裴姓“农家乐”,围坐在暖暖的火炉旁,吃着农家菜,品着苞谷酒,听主人讲故事,唱山歌,氤氲着久违了的民风民俗气氛。

  主人敬酒来了。中年汉子是承包工地的小包工头,能干的女主人总揽后勤,老俩口是民歌手。

  年逾古稀的裴老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

  原来裴老的祖辈是湖南常德人,明末清初随着湖广填四川的难民,逃难来到板桥新田村朝阳坪。

  开始,他们按照常德的耕种方法种水稻,可山高水冷,只开花不结籽。要生存呀,只有摘野菜挖树根。有一次无意中挖到一种草根,样子像笔杆形,表面如鸡皮皱,一头像泥鳅样,糙米般的颜色;折断一看,中间似一朵菊花;软软的,尝了尝,有点甜,口感不错,于是就用它充饥,取名为党生(参)。

  党参可吃,但也不能当主食啊,还得另寻生计。裴家打算向低山转移。

  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他们来到一个山垭口。举目望去,只见银白的雪山包围中有一片凹下去的绿地,当即寻找下去的路。突然发现雪地上有鹿脚印,到山崖边就不见了。前面是一个陡坎,梅花鹿怎么下去的呢?他们找来几大捆白布,缠在身上,踩着岩缝一步一步往下梭。终于到了山谷底,是一个地势较低很平坦的地方,有一条小河淙淙流淌。因为是鹿引的路,他们就称这里为“鹿引坪”。

  听到消息,姓朱、周、侯、李的几家也迁来了。后来发展到30几户,200多人,养了许多梅花鹿,就改名叫“鹿院坪”了。大跃进时搞大集体,这里是一个生产大队;大兴乡镇企业时,还办过硫磺厂呢……

  随着裴老的讲述,我脑海里浮现出一幕开疆辟土的生动画面。

  夜深了,天更冷了,煤炭铁炉子火势更旺,大家都烤得热烘烘的。

  这时,裴老和婆婆唱起山歌来:

石榴开花叶儿青,

哥哥收拾下南京……

……

一带大红花绫袄,

二带镶边水罗裙……

  刚收拾完厨房的大嫂和招呼完民工师傅的裴大哥也来唱歌了。他们唱了生活歌、劳动歌、情歌,还唱了五句子山歌。有对唱、齐唱、轮唱;公婆起歌,儿媳对答,一家几口你唱我和,好不热闹。据裴老说,老俩口唱了一辈子山民歌,从欢庆解放唱到大跃进人民公社;只是“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停了十几年,改革开放后又唱起来。那年到市里参加山民歌比赛,战胜了好多对手,夺得了第一名呢。虽然今晚的歌声说不上那么优美嘹亮,我们却被那浓浓的生活气氛萦绕着,浸润着,直到凌晨……

  第二天,一行人要往鹿院坪深处探奇寻幽,早上吃碗面条就出发了。

  旁边就有一条山溪,从高处流下来,汩汩作响。流几米,遇到一个坎,跳一跳,形成一叠瀑布,数一数,竟有四叠。溪水流到下面变宽阔了,竟洒开一片盖下来,在岩石上铺成一幅巨型散瀑。

  再往东南走二十几分钟,就是天坑地缝鹿隐谷了。峡谷只有十几米宽,直下一百多米,地缝下面是绿饮潭,上望一线天,下看深不可测,耳畔不停地响着叮咚叮咚哗啦哗啦各种流水声。两旁栈道已基本建成,还有人在做扫尾工作。我们扶着树根形栈道扶手,拐去拐来,战战兢兢往下走,下面就是卧龙吞江。在鳄鱼潭边歇息片刻,过了小桥,又往上爬。每个拐弯处都设有凸出的看台,可以眺望。

  “看,红色瀑布!”前面挂着一溜水瀑呈深红色。这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曾有地质队勘察过,这山里有硫磺等多种矿藏,大概是岩层里的矿物质被瀑布带出来了。“啊呀,那里又是白瀑布!”果然,那片瀑水像米汤样乳白色。还有黄色、绿色瀑布……为什么瀑布会有各种色彩呢?可能有的是草木的反影,有的是某种矿物质,有的只是光的反射。奇怪的是,还有“干瀑”,那是枯水季节瀑布在岩版上流过的痕迹。

  走到栈道凹处,头上泻下一串水珠,在阳光照映下出现七色彩虹,我把它叫做彩瀑。同伴们有的说叫水帘,有的说叫悬瀑,有的说叫悬泉。穿过水帘瀑,山溪更陡了,訇訇的水声更大了。溪中横七竖八堆满了房间大的怪石,各具形态,不知是多少万年前从山上滚落下来的。如果能运一个到城市公园,会成为诱人的景致,可惜一个也没法弄走。这条小河从“鹿隐谷”流出去,就进入恩施大峡谷的“云龙河地缝”景区了。

  “看啊,李白的题诗!”向对面望,半山腰一股清流旁,有一块两米见方的平整岩石,上面真像有几行草书,用手机拉拢看,才看清那是岩板上几行排列整齐的小草,令人想到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大家都称奇。

  一个多小时后,才走出峡沟,爬上坡地,我们就好像从地底升到人间。小憩一会儿,顺着变缓的河床往上游走去。

  当地人称这条小溪叫深涧河,是从西北前山方向流来的。沿着小河向上游走,又是另一番景致:小桥流水,野花遍山。沿路还见有当年办硫磺厂废弃的房屋。

  走了两三公里,就到了前人进出鹿院坪的唯一通道“四十二道拐”。听说去年某旅游集团投资三亿多元开发鹿院坪,首先弄一台挖挖机开路。从坑坎往下走,开一段进一程,足足走了四十八天才开到坑底。我们去时这台机器还在“坑”内忙碌。

  鹿院坪没有设小学,孩子上学放学只能从这条老路进出,每天来回需要四个小时——现在政府已安排学生在新田小学住读了。

  沿着之字拐向上爬去。四十二道拐,两千多级台阶,累得我汗流浃背,气喘吁吁。柱根木杖,走一拐就得歇一歇。走了两个小时,好不容易上了山。那里紧靠前山公路,是未来的鹿院坪景区入口处,正在建停车场。回头望去,只见有一根钢缆吊着器材从天而降,从下而上。我突发奇想,要是能坐在那缆车筐里一下子就上来了。后来看到施工规划图,果然设计了高空缆车下上鹿院坪。那时鹿院坪会是什么样呢?现在的农家屋场怕都变成旅游公司的“接待处”了。

  不免又有些担心。坐缆车上下若果真实现,还会有如我们这次攀爬探险的“艰辛” “快乐”“趣”吗?瀑布、洞群、地缝、悬崖,大自然赐予人类种种神奇美景,追求享乐的当代人却又企望用现代科技违逆自然之美。

  这是一个悖论。

  真的乐趣在哪里呢?原始的鹿院坪还会在吗?

(值班总编:滕义 编审:李晋升 实习编辑:王婷婷)

42c99f123b87c90222d69cb5eb359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