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抗战,不能被忘却的历史

发布时间:2017-05-17 09:20:00|  来源:
  记者 曾维明
  1937年到1945年8年抗战期间,国民党第六战区长官司令部和湖北省省会西迁恩施,使恩施成为湖北抗战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湖北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阵地,这里留下了大量的抗战文化遗迹,积存了丰厚的抗战文化资源。
  从2004年6月开始,我州开始编辑恩施抗战文化丛书,4年后的2009年11月,丛书出版印刷。该套丛书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湖北省抗战历史研究的空白。
  我州的抗战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但保护现状不容乐观,抢救挖掘迫在眉睫。当前,我州对抗战文化遗址进行保护,许多地方按照文物保护的原则和方式进行维修,逐步对外免费开放。

  恩施抗战历史陈列馆。
  恩施抗战,不能被忘却的历史
  抗战期间,恩施人民为了夺取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恩施地区征兵10万多人,出征民夫61万多人,征集民工110万人次,几乎到了“无是不是夫,无处不是役”的地步。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国民党湖北省政府被迫西迁恩施。湖北省内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机构同时迁到恩施境内。以严立三、石瑛、张难先等为代表,时称“贤人政府”的省政府主要领导,立足于恩施,致力于“新湖北计划”,发展经济、培植民力,支撑着湖北的抗日全局。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和加强对恩施地区抗日统一战线的领导,先后派出雍文涛、何功伟等10余名领导干部来恩施建立组织,发展力量,广泛联系各个界别、阶层的人士,组织各种形式的抗日救亡运动。随着中共组织宣传影响的增强,中共党员队伍不断扩大,时有党员1900多名,成为恩施地区领导抗日救亡的中坚力量,与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殊死的斗争。
  1940年6月,陈诚受命到恩施组织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并出任司令长官兼湖北省主席。战区辖4省81县,兵力30余万人,担任正面战区防御作战任务。对日作战达10次,特别是“鄂西会战”,被誉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眼下,位于恩施市六角亭的抗战文化陈列馆和后山湾的叶挺故居陈列馆展出的图片、文字和实物,都是当年的证据资料。
  据介绍,这些天,来这里接收教育的团体和单位络绎不绝,讲解员每天要讲解6次左右,每次都在1个小时以上。
  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抗战文化陈列馆接待游客5222人次,其中有来自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外国游客。5月1日至9日,我州各单位组团到叶挺故居学习的达2900多人次。

  恩施抗战文化丛书。
  恩施抗战文化丛书反映了恩施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全貌
  那是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5本书,138万字。
  抗战时期,原国民党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和湖北省临时省会驻恩施长达7年之久,恩施成为华中地区抗战的智慧中心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奉献。
  2004年6月,州委、州政府决定对恩施抗战文化实施抢救性开发,编纂出版一部抗战文献专著,按照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名人等分类收集整理抗战时期恩施及周边地区军民抗击日寇、发展经济及文化的有关文献、史料、图片、实物、重大事件,力争全面反映恩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
  通过长达4年多的不懈努力,在州抗战文献专著编纂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经过王大超、谭成随、王金安、李长荣、龚和生、陈方、姚正维等多位编纂人员的艰苦奋斗,终于完成了丛书编纂任务,让恩施抗战文化永存史册。
  丰厚的抗战文化资料是恩施历史文化中的辉煌一页。恩施抗战文化丛书共5册:《中共恩施地下党抗战纪实》《第六战区暨湖北省会恩施纪实》《恩施抗战时期教育纪实》《恩施抗战文史资料选编》、《恩施抗战时期文化活动选录》。通览5本书,较翔实地反映了恩施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全貌。
  参与编纂的王金安介绍,这套丛书凝聚了太多人的心血。许多编纂者都是年龄较大的人,还有一些专家学者分别对书稿进行了审读。为了获取资料,他和部分编纂者到北京、武汉等地采访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亲属。“再不抢救,许多历史就被忘却了。”
  该套丛书的出版发行,意义十分重大。一方面,用抗日战争的生动历史推进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另一方面,对深入研究湖北省抗战历史文化、提高恩施的历史文化品位、将深厚的抗战文化资源转化为优质的旅游文化资源、促进恩施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民族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恩施抗战文化陈列馆的过道上,一组讲述恩施抗战历史的图画引人注目。
  文保部门一直在努力
  有了抗战文化陈列馆,有了相关书籍资料记录历史,那么,这些文物的情况如何?昨日,恩施市文物局局长刘清华表示,该市文物保护部门的专家和社会有识之士一直在努力。
  据介绍,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恩施抗战遗址,除保护现状较好的后山湾风吹垭抗日死难将士公墓题刻、三义宫巷饶应祺故居、五峰山州卫校内的窑湾医院旧址和洗爵溪宝莲洞题刻4处遗址外,还有叶挺囚居旧址、恩施地委县委办公楼、何功伟旧址等。
  据统计,在恩施市,至今尚保存有50余处抗战文化遗址。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其中许多遗址在历史的烟云中湮灭。而这些遗址的故事,更是鲜为人知。
  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抗战遗址的处境也不尽如人意:位于恩施市龙洞河源头的国民党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官邸,如今已破烂不堪,掩映在荒草中;位于六角亭的饶应祺故居,门窗破损,内部杂物遍地。
  为了这段不该忘却的历史,恩施市文物保护部门的专家和社会有识之士一直在努力。由于一直作为教师办公室使用,窑湾医院旧址保存最为完好。目前,这栋老屋已经完成维修,今年可以免费对外开放。学校也将建校史陈列馆,展现红色文化和卫生文化。
  饶应祺故居今年下半年即将开展维修工作,维修结束即可布展对外开放。位于芭蕉侗族乡的省财政厅旧址维修已经结束。
  六角亭的老恩施市委院内,原恩施地委县委办公楼一号楼已翻修一新,灰、白、红三色相间,毛主席语录等历史元素都得到了保留。这里已经成为恩施抗战文化陈列馆。
  刘清华介绍,目前正在进行抗战文物征集工作。得知情况后,不少市民十分支持,主动打电话联系,询问具体情况,有些人捐献或借出了抗战文物用于展出。曾在湖北省农学院就读的王炎森老人捐出了当时的校友录,市民周学聪则捐出了一直收藏的日本仁丹包装盒……这些物件看似小,却无声地记录了那段中国人最不应该忘却的历史。
  刘清华表示,下一步,文物部门将进一步收集抗战文物,充实完善图片等资料;作为抗战文化展示的窗口,将加大日常开放力度,让更多的人铭记这段历史,记得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
 
42c99f123b87c90222d69cb5eb359212